EP30:中國互聯網獵頭:遠去的互聯網時代、AI浪潮、科技行業新趨勢
「用聽的」
追蹤訂閱,不錯過數據女孩最新資訊
YouTube, Spotify, Apple Podcast
小宇宙, B站, 喜马拉雅, 荔枝FM, 网易云音乐, 蜻蜓fm, 苹果播客中国区
小紅書, Threads, Instagram
「用讀的」
Amy: Hello,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新一集的「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我是Amy。
Stella: 大家好,我是Stella。
Amy: 感謝朋友們的喜歡和支持,也歡迎新朋友們來聽我們聊天。大家搜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就可以找到我們,朋友們也可以在 YouTube 各大 podcasts 平台、threads、小紅書直接關注我們。
Stella: 今天的嘉賓 Zoey 是我的初中同學,我們在初中之後交集比較有限。但是在前幾年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雙方都是在互聯網,在 Tech 這個領域工作。我在美國,Zoey在深圳做獵頭, Zoey 的獵頭工作也涉及不同類型的科技行業,有半導體,有互聯網。今天我們就請Zoey來給我們揭秘獵頭這一行,也分享Zoey站在獵頭的角度,在過去十多年里對科技行業的觀察。那Zoey跟大家打個招呼。
Zoey: Hello,大家好,我是Zoey。
Stella: 那 Zoey 能先跟我們講一講獵頭是做什麼工作的嗎?
Zoey: 獵頭公司主要是為企業尋找高級的管理人才和專業的技術人才,它主要是為企業去提供這樣的一些搜尋服務的一種機構吧。其實我們主要有兩種模式,在現在用的是比較多的一種,就是我們會去主動幫客戶去尋訪一些他們現在所需要的一些候選人。還有一種就是 PS 模式, PS 模式是指我們幫一些高級別的候選人來反向去幫他們,看現在是不是有一些很匹配他們的崗位,也就是說拿的人選而向企業 sales 這樣子的一個工作。其實 PS 模式的這種情況,基本上候選人都是屬於行業內的一些高管,或者是說一些稀缺或者是專業的一些候選人,他們其實都是不愁工作的。這樣一些候選人。
Stella: 我其實還挺好奇的,就是什麼樣的公司或者是什麼樣類型的職位會去找外部的獵頭。
Zoey: 我說一下國內的情況,國內的情況主要是特別著急,就是他急要的這個人。還有一種就是像我剛剛提到的,是他比較難找的,特別是專業的一些技術人選,他可能需要一些專業的技術和專業的一些語言,他們是屬於比較難或稀缺的。第三種就是現在的一些客戶,他們是不方便直接去找到這樣的人選,那他們需要通過我們的第三方來去溝通,因為還是會有一些涉及到商業競爭的這個事情的存在的。嗯,對,特別是一些高管。所以這幾類的人選可能都需要我們的獵頭來去進行這個溝通。
Amy: 一般雇主在找這種高級的職位的時候會是什麼類型的?
Zoey: 因為我主要是做高科技和互聯網,最近五年,這幾年的最 popular 的一些人才畫像和一些技術人選,還是一些這種學歷是非常好的,比方說國內的 985 或者是海外的 QS 前 100 或者前50,年齡也會相對的這種年輕化一些。我要說個年齡,肯定是聽眾朋友們都會很知道的,比方說35歲以內,因為其實現在的這個互聯網的一些高管,或者是一些年輕的高管,他們真的是非常的年輕,可以說是年輕有為,這幾個方向都是他們非常喜歡的人。我主要是做技術職位會偏多,所以男性也比較多,大部分都是男性的候選人。
Amy: 對於高級的定義是什麼?是比較資深,可是你說又要年輕,他又要資深,又要年輕,又要高學歷。那這個卡的年齡其實沒幾年的人可以選了誒。
Zoey: 我最近這五年,從17年到2022年,這五年其實是看見過或者是遇見過不少這種優秀的一些候選人。舉個例子,比方說某大廠的一個做開發的工程師,但是這種工程類的開發工程師,我記得有一個點,他在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參加學校的一個創業大賽,當時他就應該是直接參與過這個高併發在一秒可能有1億的峰值,1億個人去用他這APP,他能把這個給寫好的這樣的一個項目,所以這樣的人,相對一些同學來說,還是很成功的人了。
Stella: 那我們如果用職級來講的話,一般說高級的這個職位對應的職級大概是什麼樣的呢?
Zoey: 我們說一下阿里的,阿里的高級的話一般是 P7 +或者是P8。
Stella: P7 + P8 大概是 senior manager director level。
Zoey: 應該 P8 算 senior managers,他算是一個這種資深的工程師,並且可以帶人,或者他叫資深的專家。在阿里。
Amy: 那你這樣做一個case,就是你去找一個人大概是什麼樣的流程?週期要多長?
Zoey: 像剛才我們說的大廠的這樣一個流程,其實資深一些的人選基本上我覺得是要在 3 到 6 個月的。如果說再資深一點,我們從海外的要再挖他回來的話,可能 6 個月甚至更長,因為這裡面可能就會涉及到回國的一些證件問題,或者是說回國的一些家庭的一些問題了。所以說基本上這樣的人選,我覺得在國內做起來也要 3 ~ 6 個月,那海外就更長。
Amy: 我一直有疑問,中國國內是沒有什麼人在用 LinkedIn 嗎?有一些人會用,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那你們怎麼找到這些人。
Zoey: 我們之前其實用過點LinkedIn,會多一些。 LinkedIn 應該是去年開始不太能用的,我們會關注海外的一些各種大賽,或者是一些什麼會議呀。還有一些我看到我們國內的 HR 或者是一些獵頭,他們是有的時候會飛去美國會找一些這樣人。
Amy: 一般這個流程的關係是什麼?就是有獵頭,然後有雇主,還有應聘者。雇主是付錢給獵頭的嗎?我只有做過應聘者。那應聘者都遇到獵頭,獵頭總是說我會幫你,我在替你想,這個適合你。
Zoey: 就像你剛才說的,我們的雇主他是付費用給我們獵頭,我們其實是要去幫雇主來找到合適的候選人來進行入職的。如果說這三方裡面有任何一方它是不能達成一致或者是共識的,那這個 case 現在國內的這個角度來看都是不成功的,因為它是不能入職也不能收費的。海外其實有一些獵頭,他們是按階段來收費,比方說我給你做一個Mapping,或者是說我把市場調研做好了,還是按階段付費的。但是國內 99% 的獵頭公司和雇主的關係都是你要完成整個一個 case 以後才能收費的。我覺得獵頭它既是站在應聘者的角度,他又是站在招聘者的角度去來促成一個三方的合作,這樣的一個角色。
Amy: 入職就可以嗎?還是他得待一定時間?
Zoey: 要過保證期的。職級越高的候選人的保護期時間越長。一般情況下,國內的保證期在3~6個月,那更長的可能甚至到一年。
Stella: 對於我們從應聘者的角度,有時候會懷疑說獵頭到底會不會幫我們爭取到更好的薪資或者是更好的職級,因為有這個保證期,所以一般來說我們還是可以信賴獵頭的,是吧?
Zoey: 是的,我在這裡面也可以跟我們的聽眾說一下,企業付給獵頭公司的這個費用是直接跟這個候選人的薪資的多少掛鈎的。也就是說候選人的薪資越高,那我們拿到的這個費用其實是越高的,所以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說一定是打壓這個候選人,我覺得專業的獵頭它其實是站在就是我剛才講的第三方的角度來去促成這一次的這個合作,能夠達成並不單單只是說站在某一方的角度來去完成這個case。
Amy: 大概是抽多少 percent 呢?
Zoey: 國內的獵頭公司其實我們之前一般是25%~33%就是年包,但其實我也可以跟大家也可以透露一下,因為其實互聯網的這個發展的這幾年是非常的迅猛的,職位量非常的大,所以其實在互聯網的整個賽道裡面的一些費用會劃分成為幾類,比方說一些稍微低階一點的職位,可能是年薪在50萬以內的,我們會跟客戶達成比方說固定收費,當然其實難度是不低的,但是可能這個費用在2到3萬或者3到6萬。那50萬到100萬的候選人,我們可能會收個20%~25%不等,因為這個量非常大,所以才會有談判的空間,然後一般再高的 case 可能收費又稍微高一點。所以其實整體上來說,我們的這些 case 的費用其實還是跟整個的一個背景,包括到一個大的這個時代的背景來掛鈎的。像今年來說這個費用應該不會有這麼高,會低一些。
Stella: 你是說percentage會下降還是包會下降?
Amy: 包會下降,percentage也會?
Zoey: 一個是你的薪資確實也低了一些,所以你這個也低,然後再加上現在整個的獵頭這個職位也少,也不是那麼好做,那其實,嗯,也會有一些公司會降一點點數,但是其實我覺得再降可能現在的獵頭也很難活下去。對,這個是實話。
Amy: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獵頭它有些感覺是自己一個人做的,有的感覺是跟獵頭公司自己做,跟獵頭公司做的收入會差很多嗎?
Zoey: 整體來說就是自己做會賺的多一些。但這裡面可能有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做它可能 case 不是特別穩定,還是有一些自己單乾的獵頭顧問,常年堅守在這個獵頭的這個賽道的,也還是不錯的,那他可能賺的會比在獵頭公司多一點,不能說多很,多一部分。
Amy: 獵頭公司會抽大概什麼比例啊?
Zoey: 我這麼說,我舉個例子,比方說我今年做了 100 萬的這個業績, 30% ~ 40% 是現在普遍的,一個是獵頭顧問在這一年可以拿到的底薪加提成 40 萬, 40 萬是比較好的公司了,就是你做了 100 萬的業績,你的底薪加提成可以拿到 40 萬,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比例。
Stella: 我記得你學的並不是跟科技相關的專業,對嗎?但是你做了科技這個行業的獵頭,我跟你聊天的時候就是我覺得你的各種黑話、各種 terminology 都信手拈來。你做一個領域的獵頭也是要學習很多這個領域的知識,你也做了 5 年的半導體,做了 5 年的互聯網,這也是不同的領域。你在這個不同領域之間切換難嗎?你要學習這個 domain knowledge 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啊?
Zoey: 我覺得學習新領域的這個知識其實是不難的。難的我覺得還是在心態的問題,因為我們從事這個行業也會看到非常多的一些顧問,他們在轉行業的時候是非常的難的,有的時候會甚至是放棄,因為我之前是一畢業做半導體,當時對於我來說我真的就是硬著頭皮硬上,第一天我老闆除了培訓我這個獵頭的知識以外,他還要讓我自己去自學半導體的一些知識,也就是說我如果自己先不去學習一遍的話,我連問題都提不出來。他肯定不允許我問什麼是半導體,或者是什麼是 RFID 之類,這樣的一些專業的術語,我得先自己看。
Zoey: 所以其實學習新的領域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你的心態,要有一顆接受變化的這個心。那我們當時來學習這些新的領域,我們也要蒐集大量的行業信息,因為我當時老闆給我規定的賽道,或者我的 leader 給我規定的賽道是技術這個賽道,那我可能要看很多的這個跟技術相關的研發,技術支持相關的一些職位,我覺得我前期不是特別理解的,硬著頭皮再拿這些問題去跟你的老闆一起去見客戶,你就聽嘛。嗯,就學。最重要的,我覺得是見行業內的候選人,因為他們其實是可以給你最快有提升和幫助的。
Zoey: 做技術這個職位我為什麼感興趣?是因為在我自己看來,就如果一個技術特別優秀,並且表達能力又特別優秀的候選人,他是可以通過很簡單的和很通俗易懂的話術讓我一個外行就可以理解啊。他做的是一件什麼事情?並且他告訴我,如果說我下一次要再跟這樣的候選人溝通中,我要問什麼樣的問題,就知道那他對於這個方向的這個技術是不是有一些研究,或者是有一些這樣的鑽研的。那我覺得主要是靠這樣的一些方法來去切換這個新領域。
Stella: 剛才zoey說硬著頭皮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說,噢,這就是一個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的成功案例。
Zoey: 哈哈哈,對,真的,你想我大學其實不是學半導體研發這樣的都不是。我覺得可能我自己也很感興趣這個領域,對這種技術類的也很感興趣,自己也願意去學這些事情。
Stella: 那現在你已經是很有經驗的一個獵頭了,你會怎麼去判斷一個應聘者他的能力是否符合你要找的這個職位的要求?
Zoey: 我們獵頭來說,我們最開始是一定只能接觸候選人的一個簡歷,當然可能還有一些什麼朋友或者是一些同行的推薦嘛。這是有可能,我們一般會先看他的簡歷,然後我們會約這樣的候選人來去電話或者是當面聊他的過往經歷。其實我覺得判斷候選人其實也是從他的這個溝通表達以及一些這個面試技巧上,然後來去綜合的判斷他大概的一個初步的印象是不是合適我的客戶,初步聊下來覺得雙方也有意向或者是可以的話,我們再會進行第二輪一個深入的一個溝通,然後這個時候我覺得才能判斷這個人選是不是可以推給客戶面試。
Zoey: 當然這裡面的技術我是判斷不了的,技術我只能說從大面上來抓,因為我不是程序員,我不會寫這個 coding,做這個算法題,但是我們可以從大的面,比方說學歷,剛才說的從簡歷上看他的學歷,他的過往經歷,他是否有什麼樣的成功經驗,或者他是否有什麼樣的失敗經驗,他在這個失敗的經驗中是怎麼樣來去總結和度過的?那我們從一個綜合的面去判斷這個候選人是不是可以推給我的雇主,那這樣子就可以判斷出來了。
Stella: 如果是技術崗位剛才提到說你可以看他簡歷上有沒有一些成功的經歷,可能以前大家就會覺得你是做技術的人,你在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大廠Google、Meta、 apple 做到一定的職位,我就會覺得我認可你的技術能力。是大概是這種判斷標準嗎?
Zoey: 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最基本的敲門磚,那我要進一步的跟他去聊一下他的一些想法,以及他現在是不是想看機會。至於技術的話,我的判斷一般情況下還是讓他給我講一個以他為主導的這個項目,看他是不是能給我說的明白,或者是說他在技術的這個項目裡面的技術佔比是多少。這種候選人如果說他來忽悠我,那其實下一輪如果他去面試的話,可能有的人第一輪他都過不了。國內現在其實我覺得也是學海外,基本上每一輪都要考這個算法,或者是我可以提前跟候選人說,我們每一輪面試都有coding,看他自己怎麼樣來認知自己的這個能力。
Amy: 我這樣聽起來我其實不會被你挖到誒。
Stella: 是不是?我剛才也是這種感覺。
Amy: 為什麼?因為我也不參加競賽,我沒有去過大廠,我去過的公司他也不是那種 IPO 大紅大紫的那種公司,感覺我永遠不會被撈到。
Zoey: 但是如果說你的一些技術,或者是說一些你的朋友對於你來說是很熟悉的。因為你的同學可能總會有一兩個在這樣大公司,那我們在跟他聊的時候,他也可能會給我推薦,你也是有可能。
Stella: 就是像我們這種喜歡在中小廠打滾的人,我們只能通過在大廠的同學。
Amy: 不要的機會,哈哈哈。
Zoey: 當然也不一定,因為中小廠的我們也會做一些 Mapping 的,就是我們不會說只看大廠,因為還是看這個技術領域的一些賽道,因為它分得很細,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我們都會找到裡面一些優秀的人選,因為有的人他可能就是不太喜歡在大廠待。但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還是要看你的客戶是想找什麼樣的人,因為有的人他可能不太適合大廠的這個氛圍,他可能去一家創業公司,他可以活得很好。
Stella: 是不是找你們合作的公司大廠比較多?
Zoey: 應該說這幾年國內互聯網發展這個趨勢來看的話,大廠的職位佔比是最高的。創業公司其實也有不少的,因為創業公司其實基本上出去的人員我覺得也都是從一二線廠商或者甚至是三線廠商出去的。
Stella: 像這種大廠他們找比較高職級的技術崗位,他們對這些應聘者或者是對這些人的期望是什麼?他是會希望你進來幫我負責一塊新的項目、新的業務,還是需要一個熟練的螺絲工?
Zoey: 那肯定都有的,螺絲釘也會有的,然後那個來負責一整趴的業務也有的,這兩類的職位其實我都操作過,那就先說一下這個進來負責這一趴業務,這樣的人現在還在國內非常活躍的某大廠,當時 17 年是要做這個 b 端的業務,那會兒就想找一個這樣的負責人,其實後面錄的那個人雖然不是我找的,但是這個背景我是非常清楚的,他是一個 985 畢業的,本科畢了業以後大概是有 7 到 8 年的時間,是一個連續創業者。
Zoey: 他每一年都在創業,第一年是一個公司,第二年是一個公司,第三年是一個公司。那其實一般的獵頭和一般的HR,他可能找到這樣的人,他都不太敢推給這個企業,如果不是特別瞭解這個人選的話,那這個人我當時應該,如果我沒有記錯,應該是他們自己內部校友推薦的這樣的一個人。
Zoey: 後面其實我跟這些負責人聊了以後,他們其實對於這種創始團隊的一些要求,那真的就不單單只是大廠出來的人了,真的你是要來創業的,他在內部也是要有這樣的一個創業的一個環境。在的這種人我覺得是他真的不單單是在大廠待過就可以了,而是真的是要在大廠經歷過這樣的一個從0到1的一個過程才可以的。或者是說從大廠出去,他真的是創業過,那他們是喜歡這樣的人的。
Amy: 我覺得這個也可以提到一點,美國跟中國的獵頭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取向。因為像美國還蠻喜歡連續創業者的,但是他覺得你可能自己從來沒有做成一個公司,你去承認你的失敗,然後去應聘,這個是很喜歡的。中國是不是還沒有那麼喜歡這樣的 profile?
Zoey: 所以說我這麼多年就是碰到的,這是我自己的身邊見的最近的這樣的一個非常少的,那中國就像剛才amy提到的,更多的還是怎麼都要有一段創業成功的經歷的候選人,他們是比較喜歡的。
Stella: 那聽下來在中國如果是要去創業的話,感覺是一個很難回頭的路,你如果不成功的話,你再去公司裡面找職位也會比較難,就只能一直創業下去,直到自己成功。
Zoey: 那也沒有,就是我覺得也還是要根據就是候選人的家庭情況來看。會有一部分的候選人他會持續創業,還有一部分的候選人選擇創業失敗,然後再回到公司,那這個公司有的時候是大公司,有的時候是小公司,都會有。
Stella: 剛才聊到中國的獵頭和美國的獵頭有一些可能 preference 上的不一樣,那你也接觸了很多在中國的應聘者和從海外打算回來的應聘者,你有覺得比如說工作風格、交流風格上很大的不同嗎?
Zoey: 我倒沒有覺得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做這幾年互聯網也會經常跟一些從海外回來的候選人來見面,或者是在網上去溝通。我覺得不同還是一個就是他對國內的一個環境和海外的這個環境的一個不同,或者是說他選擇了哪種生活方式或者哪種工作方式,這樣的一個不同,我們也做成功過一些從海外回來的候選人,然後回國也有不適應的,然後再回去。
Amy: 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海外人選,他想要回中國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Zoey: 我覺得還是要搞清楚他出國的這個目的是什麼啊?當然可能也會有變量,就是可能我在留學的時候就會覺得,那我其實是想以後在海外這樣的一個環境下來工作和生活的。那我覺得在畢業的時候其實是可以做一個抉擇,這個時候其實是成本最低的時候,還有一個時間段,現在的一個中堅力量, 30 到 35 歲的這樣一些候選人,那他們考慮回國的話,我覺得首先他們是要考慮的,為什麼要回國?這個是我經常問候選人的一個問題,我的人選裡面有30%的是海外的候選人,我會經常跟他們討論,你為什麼要回國?是因為家庭的需要,還是因為你覺得國內的機會真的比海外的多?還是因為說的更高遠一點?我想回來報效祖國,但是這兩個問題問完了他們以後,我覺得這些候選人還是要再想回來,是想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Zoey: 一般在海外留學回來可能有這麼幾類工作。回來可以一個是高校,就可能他們去高校當老師,還有一種就是國企,那還有一部分可能是這個大廠,我們剛才聊的一些這種互聯網的公司,或者是一些現在比較知名的一些半導體公司,他們也會去。那另外一種就是回國創業,其實我覺得把這幾個問題考慮清楚了,最後才是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的考慮。因為如果說連前面的這幾點都沒有想清楚,一來就談錢,我覺得也是不夠長遠的。哪怕我把你的薪資,你在海外可能是200萬人民幣,我回來給你談到400萬人民幣,在國內如果說環境不適應,或者整個的這個氛圍讓你很難受,其實你是不長久的,那這個錢你也拿不了多久。那你還是要回去,或者是你可能要再重新找下一份工作。
Amy: 那如果我都考慮清楚了,回來還是會有一定的文化衝擊嘛?職場文化衝擊,你一般觀察到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
Zoey: 我覺得還是剛才說的年輕的一些候選人,他們對這種衝擊的感知會小一點。特別是年齡大一點的候選人,那這個時候他可能在對於國內的一些這個人情世故或者國內的工作節奏,或者說國內的這個生活和工作混為一談的這樣的一些節奏下來,那他可能就很不適應,包括到一些這個跟家人的相處,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Amy: 因為你有保證期,你要管這麼多?你要陪他們聊這些?
Zoey: 會,為什麼?我說現在的獵頭其實這個錢不太好賺,就是這個原因,我們要前期反復的跟人選去確認,你是真的要回國嗎?因為如果你在一次一次的跟他確認後,他還是很堅定的要回國,那說明這個候選人他比一般的候選人要堅定一些,只能說堅定一些,因為還有一部分要回來才能看適不適合。然後等他回來以後我們可能還要做一個隨訪和跟蹤,因為國內可能有一些候選人,高級的候選人他在換工作的時候,他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那我們就不說國外的了,他連他的生活環境,他的這樣的一些環境都有發生這個變化,一般是長期跟著就可能聊聊生活、聊聊工作,或者是幫他們疏導什麼,是都會有這樣的一些跟進工作。
Stella: 還要做一部分 therapist 的工作。
Zoey: 一定要的,因為你這個 case 要做完了你才能拿到錢。對,就是這樣。
Amy: 有什麼好玩的、奇葩的生活或心理要求,然後你自己做到這樣的服務?
Zoey: 印象比較深的是半導體,當時在國內非常紅火,當然現在也很火啊。我說的是 15 年之前的半導體,那個時候外資的半導體其實是幫人選,可能他的整個家庭的一些生活,孩子的學習,老婆的工作都是會去幫他們安排的。我當時是有操作過這種 case 的,我可能去幫他看了一下房子或者是孩子的學校,然後幫他收集這樣一些信息,然後提供給我的客戶,讓我的客戶去幫這個候選人的孩子和太太來去解決他們的學校和工作的問題。對,是有的。
Stella: 獵頭的這個錢不好賺。
Zoey: 真不好賺。
Amy: 如果跟一些候選人長期合作的話,其實都會變朋友,怎麼去劃開這個界限?因為過了保護期,還有很多保固服務。
Zoey: 我覺得那個保護期內應該要做的一些跟進的工作和這個本身應該應盡的一些義務是必須得要去做的。其實我覺得候選人在這個過程中是可以感受到我把他當朋友來看待的,所以當過了保證期以後,其實我們也會有一些候選人會定期的出來吃個飯、見個面,或者是線上有的時候時間確實比較忙的時候,線上也會溝通一下,聊一下行業的信息,或聊一下他的最近的一些發展。
Amy: 有沒有海歸的人一回來發現,哇哦!他早就該回來了!
Zoey: 我真有一個這樣的候選人。
Amy: 那他為什麼那麼喜歡回國以後的生活?
Zoey: 他說他很喜歡吃國內的美食,可能跟 Amy 有點像。
Amy: 就真的問下去都是一些很 fundamental 的問題。
Stella: 說到獵頭問候選人為什麼要回國這件事情我以前也有遇到過,有獵頭問我,我確實當時並不是誠心的想回國,我只是想瞭解一下國內的職場的狀況,這個互聯網的狀況。他當時真的那個獵頭就直接問我說你結婚了嗎?我說結婚了,你有小孩嗎?我有小孩。那你老公回來嗎?你小孩怎麼辦?然後就是問了這種問題之後立馬暴露,哈哈哈。
Zoey: 我也想通過這個節目跟海外的候選人,其實可以跟我們獵頭直說,就比方說你是真的是在考慮這個階段,或者是你想瞭解國內的一些情況,我們其實都是非常願意跟你們分享以及溝通的,因為其實我們就是很瞭解這個回國這件事情,真的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
Stella: 從海外招人回來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或者是中國的科技企業,它是為什麼願意從海外招人回來呢?
Zoey: 我覺得這個還是跟就是中國的一些企業,他們一部分是要引進海外的一些觀念和理念,還有一部分還是他們的全球化的一些想法,我覺得其實早些年很多公司都有在佈局這個事情了。擁有國際化視野的一些候選人,他們回國來其實是更好的,能夠融入這個團隊,以及幫助到這樣的一些企業做這個全球化的一些拓展的。
Stella: 這個國際化視野。如果我們具體的去說它的話,它具體的是指什麼?比如說是英語比較好,還有他可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比較 smooth 的一起工作,是指這種能力嗎?
Zoey: 對,是的。嗯,還有就是一些工作的一方式,或者是思考的方式也會有一些新的啓發。如果他們再回來的時候跟國內的一些候選人以及創業者來碰撞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火花。
Stella: 我覺得可能十多年前從美國科技行業回中國工作的人還蠻多的,而且都能得到不錯的機會。但是最近幾年我比較常聽到的一個說法是,覺得至少從技術上來講,從國外回來的人並不能帶來什麼新的不一樣的東西。是不是現在這種從海外招人更多的機會是像你剛才提到的這種為中國企業出海服務的機會更多一些?
Zoey: 是這樣子,我的理解也是這樣。
Stella: 那除了這種出海的工作機會以外,如果是一個在海外工作很多年的人,他回到一個就真的是只是針對中國市場的這麼一個 local 的工作機會,你覺得它是可以帶來不一樣的價值嗎?
Zoey: 其實國內跟海外的技術你說單純有多大的差異?我沒有那麼覺得。
Stella: 那我可不可以說,比如說是一個這種做 local 市場的這麼一個技術崗位,那可能我從國外招一個人和在國內找一個工作經驗相當的人,這兩個候選人他可能差距並不會太大。
Zoey: 一般情況下可能企業會選擇 local 本地的候選人,他就不會選擇一個海外的候選人了,一般要海外的背景的候選人,大部分的產品可能它都會有這個全球化這樣的一個訴求。其次還有一個,就是有一些候選人他回來可能願意做國內的這個業務,然後薪水大家又談得攏,職業發展也是相一致的。那他可能不準備出國了,這樣子的也是可以來做國內這個業務的。
Amy: 也就是說好幾年前那種互聯網公司願意高薪從海外雇人挖人的這個現象已經比較沒有了,對不對?
Zoey: 現在肯定是沒有原來那麼瘋狂嘛。就是你剛才說的那個瘋狂的時候,應該是在17年到20年的時候,但是現在整體的這個趨勢和這個熱度,我覺得對於工程方向的候選人來說應該是比較平穩了。而真正有需求的應該是現在的這個大模型的一些開發,和這個大家知道,現在這個大模型是比較都在就是在搶人的一個階段,又到了那個當時的那個階段了,我覺得也可以算是 AI 吧,新一波的 AI 熱潮只是說它的這個載體又變了,比方說當時的載體可能是軟件,那我覺得現在的競爭的載體可能除了軟件還有硬件,對吧?它其實是要去讓這樣的一些這個不管是算力的提升也好,或者是它的這個硬件的這個智能化也好,可能在這個方向都在搶人。
Amy: 那我們講了這麼多,你做獵頭經驗,然後超值的服務,你覺得什麼樣的獵頭是好獵頭?
Zoey: 那其實我們可以看看這個獵頭顧問對你所在的行業,以及他給你推薦的職位的瞭解程度,那其實就是看看他對行業的一些瞭解,包括到他手裡的一些資源,然後就是看看這個獵頭跟你的溝通方式是不是不卑不亢,是不是事事有回應,就是能夠站在雙方的角度來去進行這樣子的溝通。
Zoey: 那其實來回幾次你都能夠感受到這個顧問的溝通方式、溝通技巧,或者是說他的專業程度,那如果在這個大的基本前提條件下,你覺得是可以繼續往下接觸的話,那我們就可以比方說跟他深入的進行職位的委託,後期還可以看一下他是不是可以幫你改一下簡歷,或者是說對你的簡歷上有沒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接下來可能就是一些面試輔導了,因為一般資深的獵頭顧問,他其實對客戶的需求,還有用人的要求以及軟性的風格是很瞭解的。那獵頭顧問的這個作用就在面試的時候會有一個很大的體現。那接下來可能還有後期的一些薪資談判,包括到離職輔導,以及這個入職的一些注意事項,那其實我們都會提供這樣一系列的幫助,所以其實各位小夥伴們其實可以通過以上的這些點,然後來看看你的獵頭是否專業。
Amy: 你會推薦我們跟一個獵頭長期合作嗎?
Zoey: 我推薦。甚至是可以保持 2 到3個你們認為在你們的職業生涯中聊的比較對口,或者是氣場很合的一些獵頭,因為我覺得我作為人力資源或者做獵頭這麼久,我覺得有的時候是看緣分的。你可能正好跟這個人氣場很合,會跟另外一個人氣場很合,就像stella剛才說,有什麼方法來判斷?那我覺得你可以準備一些問題問他,然後你覺得能回復的了,你可以跟他建立一些這樣的聯繫,或者是說他是不是可以給你推薦到一些你願意去面試的職位,那其實這是有了有來有往的第一步,那如果說後面不管推成還是沒有推成,我覺得都可以跟他保持聯繫。
Amy: 我如果一個獵頭幫我找到新的工作,然後過兩年我就跟同一個獵頭說你幫我再找一個新的工作,這樣是沒有問題的嗎?
Zoey: OK,沒有問題,我們有這種操作,特別是高管,就是我們一定會跟這樣的高管保持長期的聯繫並且合作,因為他下一次再跳一定是薪資更高嘛。那你是不是就省了再去找人選的這樣一個時間。
Stella: 做獵頭,真的對人的這個綜合的素質要求還蠻高的。那我想再好的獵頭有時候可能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哈哈哈哈,都有什麼有趣的案例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嗎?
Zoey: 你說這個我想起來一件事情, 18 年的年初,當時接到國內某大廠的一個營銷方向的高管的一個崗位,當時那個客戶直接給到我這邊的這樣一個崗位,當時跟客戶談完了以後,大概有 10 家目標公司,當天下午應該就把這 10 家的高管都找出來了。然後打完電話以後,因為他們很多人都在忙,在開會,我說那我晚一點統一給你們發郵件,我晚上把這些郵件全發去了,然後沒想到我第二天就接到了投訴,裡面其實確實有一句話我是不應該寫的,我的郵件裡面有一句話是說我的客戶是某公司想看你們家的人,然後那個高管就把我這句話直接截到我的客戶那邊去了,因為這家公司跟我的客戶是戰略合作夥伴,但是我的客戶沒有跟我說這家人不能看。也就是說其實這家人是可以看的,但是不能讓我這種操作方式去把它給留痕跡,這就是我們獵頭非常隱晦的地方,他只能跟我電話溝通,他不能跟我留有文字的這個記錄。
Stella: 你們當時發 Email 是會發到他現在公司的工作郵箱嗎?
Zoey: 不管私人還是工作都不可以。我當時還是寫了道歉信的,就是一下子行業內的這個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情,然後我老闆當時也是去道歉,當時我只能跟我老闆說我剛剛生完孩子,可能腦子有點問題,哈哈哈,一般不能幹這種事情的。
Amy: 我有個細節想問你,就是可以發信去公司的 Email 挖人嗎?
Zoey: 我們發郵件其實一般情況下是讓這個候選人知道是我找了他這個職位,因為高管一般比較忙,他有的時候接了電話或加了微信,他都會忘記回復。那我們發一個 email 是讓他知道有這樣的一個職位,然後他會給我們回復,我們也表示他真的收到了,或者是他對這個職位感興趣,所以一般會發這個email。
Amy: 我的意思是說你要發他私人郵箱還是公司郵箱?
Zoey: 私人郵箱,因為公司郵箱它是可以就是追溯或者是來查閱的,一般是私人郵箱,因為我們電話溝通完了以後,他會告訴我們。
Amy: 私人會給你,一般都從電話開始。
Zoey: 對他如果感興趣的話,他會給你的。
Stella: Amy,這就是一個 funnel 誒,哈哈哈。
Amy: 對對對。
Stella: 你每一步都是 show some interest,然後才可以 move up to next step。
Zoey: 對對,就是這樣,就是一步一步這樣子來的。
Stella: 哇!
Amy: 好辛苦。因為我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常常在想,我有時候對一些 candidate 有興趣,我只知道他的公司郵箱,然後我就覺得,誒我發那個 email 去他的公司郵箱問他有沒有興趣,這不合適嗎?可是我沒有他其他的聯絡信息。
Zoey: 那你可以假扮身份,或者是跟他進行行業探討,然後跟他先來回幾個這個工作上的往來,然後再加上私人的聯繫方式,然後再跟他說這件事情。
Stella: Amy 學到了。
Amy: 就是很多skills。
Zoey: 對,有很多這種技巧在裡頭。
Stella: 那 Zoey 還有別的案例分享嗎?
Zoey: 這邊還有一個案例,當然不是我自己親自操作的。這個 case 也是很有意思,是某國內的互聯網公司的一個崗位,當時委託給我們以後,我們就開始尋訪那這個高管的崗位,其實這個現任的高管應該是在海外出差,還是在乾嘛的?然後當時我們的一個顧問就把這個職位直接發到這個職位的群裡面去。
Zoey: 結果這個當事人就在這個群裡面,然後他又在海外,噢,他直接截給了他的老闆,說我還在職,為什麼會出現了一個招聘跟我一樣的這個職位的這個招聘信息出來,並且這個薪資比我現在的還要高,這不就直接炸掉了嗎?對不對?然後我們當天就開始做處理以及跟客戶溝通,嗯,直接捅到了就是客戶的 CEO 或者是叫董事長那邊去。那我記得當時如果沒有記錯,這個 case 應該罰了我們公司錢的。那這個數額我就不說了,反正也不少是直接就是把這個負責人從上到下以及下面的顧問全部都問責。哎,這種事情確實是不應該出的,因為高管的職位是不允許發到這種大群裡面去的。嗯,都得一對一的溝通。這兩件事情其實也非常的炸裂了。
Stella: 已經想象這個高管在外面出差賣力,然後結果發現老闆要換掉自己,用更高的價錢。
Zoey: 真的,我們其實現在想一想也非常能理解他的心情,然後也非常能理解老闆的心情。
Stella: 說起獵頭操作的規範性,你們入行的時候是會有一個,比如說一個 document 給你們說什麼是不可以做的?還是這種更多的是和更加資深的同事合作,然後由同事這種口口相傳給你們講。
Zoey: 他會有一部分的培訓,會告訴你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但是我覺得更多的還是要在實戰中取來,就像剛才stella說的口口相傳也好,當然像這種事情如果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是肯定是做不出來的,就是剛才那個發這種 senior 的職位或者是高管職位,到大群里這種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我想想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前面那個例子換個資深獵頭也做不出來,當時這個腦子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就把那幾個字給打出去了,也是挺有意思的,可能人有的時候在那麼個節點腦子確實有點問題吧。
Stella: 對,人總會有犯錯的時候。
Zoey: 對對對,是這樣子。做獵頭還是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Amy: 我仔細聽了一下你的工作流程,你們這個行業的人記憶力要非常非常好。哎,你可能在微信上面打電話,可能郵件,然後還要記得這麼多細節,哪一個群可以講什麼?不能講什麼?
Zoey: 我這個人其實記別的東西記不住,就是可能很多問題記不清楚,哈哈哈,但是你說要問我候選人他的基本情況,或者他的家庭情況,或者他的孩子,他的太太,或者是他的一些個人的一些問題,老闆或者是我的客戶要馬上問我,我不需要調資料,我的腦子馬上就可以跟他說出來,可能對這些信息比較敏感一點。
Amy: 我聽起來是一個非常難被automate的職業。
Stella: 哈哈哈,這個應該很抗AI。
Stella: 接下來想聊一聊互聯網的週期,因為 Zoey 在過去五年,從 17 年開始就一直在互聯網,過去這幾年互聯網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當中有一手的體驗,我有一個問題,獵頭是不是會更早的知道行業的趨勢?因為一個行業要先起來的時候,它先要有用人的需求,可能就會找到,你們在這個行業走下坡路的時候,它這個需求縮減,你們可能也會更快的看到這種趨勢,是嗎?
Zoey: 會的。我之前不做獵頭的時候是不知道這件事情的。那我做了將近十年的獵頭吧。這個一定是這樣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特別是在中國做獵頭,國家的政策也是要關注的,那它的大的方嚮往哪個產業來去投資資金就會往這個方向來傾斜。其實投資大家也知道,他一定會提前個3到5年,就是至少的時間來去進行投資,那有的甚至是十年。我們是緊跟著國家政策以及資本後面的一個最先知道這個趨勢的一個群體。像剛才 stella 說的,哪裡有職位,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最快的響應這些事情。
Stella: 從你的親身經歷來講,互聯網這個行業的週期是什麼樣的?在過去這十幾年里。
Zoey: 我自己經歷過的互聯網,國內我經歷的這個時期應該是在 15 年到 20 年。AI 爆炸的這個時間應該是在17~20年,有三個比較關鍵的節點是三家大廠,像阿里騰訊以及字節,基本上都是在17年底到18年初的時候去組建他們的 AI lab, 也就是他們的這個實驗室。
Zoey: 像阿里包括到騰訊或者是百度都是早期第一批組建這個 AI 團隊的,這樣的一些大的公司,要說最瘋狂的時候,剛才前面也提到過,當時也是我的一個好朋友兼我的前獵頭同事,因為他後面轉去做 HR 了,他當時就是在某國內知名大廠,他是真的是親自跑到海外硅谷那邊去,坐在硅谷的這樣的一些,比方說谷歌或 Facebook 這樣的一些公司下面,然後去約人選,一天多的時候可以見 10 個,從早排到晚,這個是一個比較瘋狂的一個景象。
Zoey: 獵頭公司可能在這幾年的這種大的互聯網公司的營業額從 1, 000 萬到幾千萬不等,就是獵頭費用,一家獵頭公司可以賺這麼多錢,你要來反推這個職位,這個量是非常非常大的。據我瞭解,像國內的這種做互聯網非常好的一家公司,它的互聯網獵頭的這個團隊都有一兩百號人在專門為這個行業來去服務。
Stella: 我有印象大概在 Zoe 說的這個時間段,有時候在 linkedin 上會同時收到好幾個獵頭關於類似崗位同時的這種inquiries,那個時候應該算是比較瘋狂的時候。
Zoey: 對,應該是 18 ~ 20 年,不會再晚於 20 年了。應該是在18年前後或者是19年,那個時候就是一個高需求。
Stella: Amy 也有收過。
Amy: 對,我都有跟他們聊。
Stella: 一個職位,有不同的 recruiter 來找,當時覺得還挺奇怪的。
Zoey: 就是這樣,因為大家都在搶這個肉吃,或者分這個蛋糕吃。比方說我要是聯繫到Stella, Stella 把簡歷給到了我,我就來幫你推薦,但是另外一個顧問他可能也會搶你。
Amy: 那個時候都有點不太確定是真的還是假的。
Zoey: 真的就是這個需求量,因為海外的海歸你們要知道它也只是一部分的需求嗎?它不會佔整個招聘的100%,它可能是一部分 20 ~ 40 左右,根據每家公司的需求不一樣,還有剩下的那一部分可能是在國內的各大的互聯網公司來流動,當然它不一定是大公司,它有的是,小的流向大的,大的流向小的,也會瘋狂的去流動,包括到創業公司,這樣的話需求就非常的多。
Amy: 現在 AI 行業又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週期,去年也很瘋,你覺得跟那個時候瘋狂的景象有什麼區別嗎?
Zoey: 從去年開始的AI,就像我剛才說的,它所存在的載體又不太一樣了,那它可能就是算力或者是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可能應用在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大家都是想來搶奪人才,最後把這個應用給落地的這一塊。嗯,我覺得跟 18 年的時候的 AI 還是會有些不一樣,之前可能更多的是在我想要做這件事情,或者叫儲備人選,或者是說我還不知道它的應用會有這麼廣泛的一個階段,而現在的應用已經會非常的明確的,我只是說想把這些人找回來,我要把它給落地,看誰先做出來這件事情。
Amy: 像 AI 產品要落地,現在大家也都還在摸索階段,那怎麼判斷 candidate 比較有機會把這件事情做好?
Zoey: 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判斷,他一定能把這件事情給做好。而國內現在的 AI 行業的發展跟早些年的互聯網一樣,很多人都在一起賽跑,總會有這樣的公司和這樣的團隊跑出來,他只能說從帶隊的這個人的過往經驗來判斷他是不是可以跑出來,但我覺得現在的這個年代也不好說是不是也有一些黑馬跑出來的。
Stella: 我對於現在 generative AI 的人才市場,我是有一些好奇的,因為這個技術還是相對來講比較新,所以在這個領域做的人,或者說真的是有比較深的研究經驗的人,相對也很年輕,所以他們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多的過往的經歷可以去證明他們的能力?
Zoey: 剛才 Stella 提到的這個問題,也跟我去年離職前幫一個客戶找人的矛盾點就在這個地方,老闆他想要有經驗的人,但這個行業大家也知道,就這兩年迅猛的一個發展,很多人如果他不做一些前沿的研究,或者是說他可能最近兩年做過相關的應用,他都不敢說自己是有多少經驗在行業或這個賽道上來去做這件事情的。所以這就導致到現在國內的招聘的用人方和候選人之間是有一個鴻溝,在這個地方的會有這樣一個鴻溝,因為雙方不是那麼信任。
Stella: 候選人對用人方的不信任是在哪裡?
Zoey: 一般的做這種大模型的開發是需要資金非常大的投入和足夠的人力支持的,如果這家企業它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它沒有長期的計劃,是很容易死掉的。對於想做這個賽道的候選人來說是一個打擊或者是一個斷層吧,機會成本,對,機會成本他們也不是特別想一下子就到這樣的公司來去做這樣的嘗試,可能會更願意選擇類似於像百度或者是騰訊、阿里這樣的有資金雄厚的公司,他們的投入是持續的去做這件事情。
Stella: 你作為獵頭在國內看這些候選人其中有多少是,比如說他可能已經 35 或者是 35 +,他之前有相關的 AI 經歷,但並不是現在的 generative AI 或者是大語言模型的直接經歷。但是他自己轉換了賽道去做新的方向,這種候選人多嗎?以及對於這種候選人用人方的態度是什麼樣的呢?
Zoey: 今年的市場我不是特別瞭解,我說一下去年,去年我離職 9 月份那個時候像剛才 stella 說的,這樣的候選人佔很大一部分,因為候選人他們都想往這個賽道去走。大家也知道這兩年不管是中國經濟要還是全球的經濟,它都是處於一個比較低迷的一個階段,在企業方選擇候選人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去計算投入和產出比的,他們來對於一般的工程開發和一般的工程師來說,他們的薪水又是相對偏高一些的,就像我剛才說的,會存在一個鴻溝,用人方也非常的謹慎,而候選人他又非常想進入這個賽道,但他是沒有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過往經驗的。包括到年齡也會30~35,或者是35~40歲的人都很多。
Stella: 我記得是,可能是Zoey,你之前有給我發過一個國內的 job posting,當時我看到他是找大語言模型這一類的職位,他年齡好像是不超過 30 歲,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你給我看的嗎?
Zoey: 是,如果我沒有記錯。
Stella: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 30 歲這個年齡的門檻。我當時想說,哇。
Zoey: 他要姚班的,他是明星公司。
Stella: 對對對,他要清華姚班還要 PhD, 對嗎?我沒記錯的話,你這樣算下來就沒有幾個人,他就是盯准了那幾個人。
Zoey: 他們公司一邊說我沒有卡年齡,我沒有卡性別,我也沒有卡經驗,但是給我們的就是這樣的需求。你說我獵頭怎麼找人?
Stella: 從獵頭的角度看,是不是有時候用人方的要求也比較不合理?
Zoey: 會,我有做過從 AI 大模型開始的時候的一些獵頭公司或者同行的一些調研,這些職位通過獵頭來落地的比例會比之前我們做互聯網要小很多,大部分的公司都處於觀望的一個階段,他就是一邊讓你獵頭幫他引進人選,一邊聊他又一邊在想這個人到底要不要進來,所以是傷害了好幾方的利益。
Amy: 因為他覺得他可以選,因為大家都想要進這個。
Zoey: 對,現在就是對很多,一個是正在做的這部分人要做,還有一部分剛剛 stella 說的之前那部分 AI 的人要轉過來做,那是佔絕大部分佔比的。但是實際上最後能夠入職的,或者是說能夠轉過來的人,要通過時間的一個慢慢增長,他們才能轉過來的。不會說馬上一下子噢,這些人全過來了,過不來。
Amy: 現在zoey已經把我們這些人想要轉 AI 的命運講很清楚,哈哈哈。
Zoey: 因為我有一個獵頭的前同事,他後面就去了,專門就是做海外回來的賽道。我問過他近一年的業績都做不成,很難做成,非常難。
Stella: 大家都在觀望。
Zoey: 就是甲方或者就是用人方,他也知道不是你一個人過來就可以把這件事情做成的,他是需要團隊的,它是需要資金的,所以我們也想後面應該還是大廠能做成概率是比較大的。
Amy: 現在聽起來國內的互聯網跟 AI 行業比較傾向的兩種類型的人才可能是做大語言模型的,但是它招聘上會比較猶豫一點,要求多也不好找人。第二種人是做互聯網出海的,做這種全球性產品的人才。
Zoey: 對,現在出海是比較熱一點的,對於很多公司要做出海的一些企業來說,他們都是一個比較好的一個機遇,現在國內的市場很飽和,走出去一定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
Amy: 做出海的人才是不是會偏業務端比較不一定是完全技術端。
Zoey: 一定是優先偏業務端開始先找。
Stella: 作為獵頭除了現在大語言模型這個方向以外,你還有看到什麼別的新興行業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嗎?
Zoey: 新興行業談不上,只能說它是一個輪回,像這兩年經濟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這種心理咨詢師的這個需求量非常的大。哈哈哈,我不知道在美國是不是這樣,反正國內一線城市的數據來看。因為可能我去年當了小學生一年級的家長以後,學校對這個方面的關注度也非常的高,不管是兼職的還是全職的咨詢師,包括到深圳各個區的咨詢師都是需求量很大的一個情況。這個是需求量比較大的。
Stella: 我們之前有請一個從 Tech 轉行到催眠師,也是做身心靈的,我們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前途一片大好。
Zoey: 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至少近 5 年是有的。這個也跟經濟週期有關係嗎?
Stella: 除了身心靈這一塊還有別的領域是你覺得發展會稍微好一些的嗎?
Zoey: 這幾年還有一個就是我看到的比較多的是這種自媒體、知識付費。
Stella: 那不就是我們嗎?哈哈哈,只不過我沒有付費而已。
Zoey: 哈哈哈,你們這邊還沒有開始付費,類似於像高考報志願這塊的都會比較多,而且很多的一些家長,包括到可能自己身邊有一個例子,就是有一個之前高管的孩子去高考,聽說他的家裡人還有是老師的,就而且是高中老師的,他都願意去花錢付費來給自己家裡的孩子來報高考志願的這個班,現在的這個信息差還是有很大的。
Stella: 我在給親戚朋友推薦我們 podcast 的時候,我有時候會說,小朋友們可以聽一聽,看有沒有你感興趣的方向。
Zoey: 哈哈哈,其實也沒毛病,從小學到大學也就 12 年的時間,是不是?算是一個經濟輪回吧?我覺得真的可以。
Stella: 但是我就不知道 12 年後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現在雖然 AI 很火,但是誰知道 12 年後大家還有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做?
Zoey: 因為我們在深圳,我覺得整個深圳算是國內的高端製造業或者叫高科技,走在非常前列的一個城市,包括到現在的很多的一些世界的一些無人機的企業,類似於像大疆都在我們深圳。這兩年我看到的,或者是說未來,我覺得五年發展甚至到十年比較好的一些行業,也是可以分享給聽眾朋友們,包括到像現在的3D打印,它這裡面就會分消費級和企業級,消費級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玩的一些這種打印機也是非常的活躍的,包括到在海外賣的也很好。工業級就是用在工廠裡的,包括到小的,比方說像精密醫療,它可能小到你的牙齒裡面的一些用的螺絲,或者是你的身體裡面某個器官用的這樣的一些,可能甚至比心臟支架更小的一些產品的這樣的一些骨骼類的一些東西,它都可能會在這個賽道會有很好的發展,因為醫療和科技一定是越來越進步的,這個賽道叫精密醫療,還有一個就是智能硬件上,這兩年在上海跟深圳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裡面的人形機器人,還有智能的一些產品這一塊。
Zoey: 大家是可以多多關注這裡面相對比較多的一些職位市場,很缺的是這種嵌入式,就是軟硬結合的一些工種。因為原來是軟件非常非常多的工程師,但是軟硬結合的嵌入式的工程師這幾年已經水漲船高的在漲他們的身價了,包括到半導體這一塊也是一樣的。
Stella: 好有危機感啊。哈哈哈,因為純做軟的人,你想去做軟硬結合的很難,但是他如果是從做硬件開始,它要做軟硬結合,這要比我們容易很多的。
Zoey: 也不容易,在我看來是可以提前去思索一下未來的賽道和發展的。我們再說回來剛才那個問題,現在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國家的低空經濟,無人機的派送,包括到直升機的載人的能力,短途的從深圳到廣州,包括到這個發展應該也是接下來國家的一個重點,這一塊我覺得大家也可以重點的關注一下。最後我再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賽道,就是半導體,半導體不用說,他一定會經歷過很艱難的週期,會活下來一些。非常偉大的企業也一定會在這樣的一些企業裡面誕生的。
Amy: 怎麼都跟我沒什麼關係啊。哈哈哈。
Stella: 聽下來覺得我能做的好少哦。低空經濟可以勉強試一試,也是logistics。
Zoey: 你看你們這些機器人,包括到打印這裡面都是需要大量的數據,包括到現在的智慧醫療和精密醫療,它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做支持,沒有毛病,你們是這裡面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Stella: 謝謝你的鼓勵。
Zoey: 哈哈哈哈哈,當然我是一個外行。
Amy: 可是就像 Stella 說的,純軟的越來越感覺不是下一步的趨勢,需要跟一個實體的經濟,或者是實際的物體,要一個載體。
Stella: 就像我們之前聊過的,它越來越像是一種對一些偏硬的職位的一種 additional skills 的要求。好像聽起來不像說你專門以這個 skill 作為一個崗位,這個好像會越來越不成立了。
Amy: 它必須要直接搭載在 application 上面。
Zoey: 對。包括到現在的自動駕駛,包括到低空經濟裡面的飛控它是一個道理,它用這個軟件來控制這個硬件。從我獵頭的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是這樣子的。
Stella: 前面 zoey 也有提到你在幫這些公司雇主招聘人才的時候,男性是佔絕大多數的,具體的比例會高到多少呢?
Zoey: 因為我主要是以技術和技術類高管為主,我這邊的人選佔比應該達到了百分之99。
Stella: 99啊!
Zoey: 真的不誇張,哈哈哈,一點都不誇張,你想我之前做半導體那塊,特別是技術類,是男性偏多,銷售 sales 還會有一些女性。我後面又做互聯網的技術和技術高管,也是以男性為主,當然我也做過女性角色的職位,主要是在人力資源運營營銷,包括財務或者是法務。這個方向的候選人是女性,偏多一點。這個主要是由於職位來決定的,因為技術類的方向女孩子, stella 所在的大學,或者是說你工作中的女性的開發者,包括到 Amy 都會相對偏少,女性開發者再到女性技術高管。
Amy: 所以說公司在招聘的時候會有性別的偏好嗎?他會指定嗎?
Zoey: 懂的都懂,哈哈哈。
Stella: 真的啊?他是會直接在 job posting 上寫下來嗎?
Zoey: 只能口頭的跟我們說。這個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 job description 裡面,不可以出現。
Amy: 可是都已經 90% 了,他還寫乾嘛?就已經機率很高了。
Zoey: 從我們這些技術候選人來看的話,確實還是男性佔比多,包括到我可能去打 call call 的時候找他們,也是男性偏多一點,只有一些那種剛才我說的像HR、財務、銷售或者是運營,還有一些崗位可能是女性本身就是佔比多一點的崗位。
Stella: 那即使是對這一些女性佔比偏高的崗位,用人方也還是會更喜歡找男性,而且他是會跟你明確的說,我只要男性,還是說我會更想找一個男性。
Zoey: 這個我覺得不會。如果說這些崗位偏向女性,男性都可以的話,一般的公司不會說我一定要男性,但有部分客戶可能會說,像剛才我說的這些職位,有一些客戶他可能會跟我說他們公司現在就需要一位女性,有可能是平衡團隊或者是跟老闆的這樣的一些溝通。
Amy: 我想問另外一個問題,因為美國現在常常會有一些平衡團隊,那中國也有?
Zoey: 會有。
Stella: 但是我在想著是不是會有一些不同?比如說在美國我們講 diversity 的時候是會覺得如果是在性別這個維度上來看的話,那大家的目標是說你要有 1: 1 或者是接近 1: 1。在國內所謂的平衡團隊它是要接近 1: 1,還是說我這個團隊不能全是男的?
Zoey: 我們這邊可能不一定要 1: 1,但是可能會不希望全是男性,可能是趨近於你說的後者。
Amy: 我們知道在美國面試的時候是不能夠直接問你有沒有生育,你有沒有小孩,你有沒有結婚,也不能問嘛。但在中國這個算是一個標準化問題,問你的家庭狀況,對於在技術崗位的女性來講,她有沒有生育?會對她求職的結果有影響嗎?
Zoey: 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也不能說100%就一定受這個影響。如果是資深的候選人,可能會問清楚他現在是幾個孩子,比方說一個的話還會問一下要不要二胎。
Stella: 這個問有用嗎?
Zoey: 就像你說的有沒有用,那他也只是問一下,有可能後面他就說,噢,那我可能有其他的候選人,那他可能會去選擇另外一位男性的候選人了,所以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Stella: 我想問這些有沒有結婚?有沒有生育以及生幾個小孩這種問題也會拿來問男性候選人嗎?還是只問女性候選人?
Zoey: 在我接觸的職位的,特別是高管的崗位一定會問,都會問,可能我們獵頭方或者是跟企業方都會有一些角度,就是比方說來判斷這個候選人他的感情,他的家庭情況。他現在更專注的或者是說他除了工作以外的因素,是不是要影響他現在的一些決定?
Amy: 那不就會連爸媽的情況也會問?
Stella: 問爸媽能不能來幫忙帶小孩嗎?
Zoey: 是這個意思,會真的會問我們很多高管的家裡情況,我就剛才跟你們說,我真的是非常清楚,我們會問,那現在太太是全職在家帶孩子還是在職工作?家裡的孩子是爺爺奶奶帶還是外公外婆帶?因為我們之前有高管,比方說他給挖到另外一個地方,比方說從深圳挖到上海,或從上海挖到深圳,那由於他的太太和他的媽媽婆媳關係不是特別好,沒有辦法,後面那個高管來了,這一年他又回去了。真的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所以我們確實做一個 case 也挺不容易的,都會問的比較多。
Stella: 天哪。
Zoey: 就是國內的這個職場真的跟海外還是有很大不一樣的地方的,他真的不是單單兩個人結合,就像國內的很多家長都說他不是兩個人結婚,他是兩個家庭結婚。
Stella: 你不要說結婚了,我剛剛聽你說,我感覺就是找工作也不是一個人入職,是一家人都入職了這家公司。
Zoey: 真的就是這樣,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在做高管崗位的時候,如果他的太太和他的家裡人全力的支持他,他在後方是沒有任何擔憂的,或者是他的擔憂會少很多,但如果他的家庭一直反復的來跟他去拉扯,他也沒有辦法做好他馬上要 move 的這個工作,因為他前期你想他要換一個環境來去做這樣的一個工作,而且又是高管,他下面的團隊,他的上面老闆、他的同事,他要怎麼來相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覺得能理解。
Stella: 我聽到這個的感覺,這真的是一個 perfect Trap, 因為你想在這種對工作的要求下,那一個人做這種高管職位,那就是要全家人都去支持他,全家人都去支持他,最後就可能會演變成這個家庭就只有一個人在掙錢,或者說一個人在掙絕大部分的錢支持這個家庭。因為這個樣子,所以這個人他是不敢輕易的丟掉自己的工作的,因為這個狀況,所以他只能對他的公司或者是對他的工作更加的忠誠。感覺像是一個perfect setup。
Zoey: 對,是有一定這樣的,你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確實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Amy: 那如果他老婆是一個一樣有能力的人 vs. 他的老婆是一個就在家全職當媽媽,或者是就在家的家庭主婦,哪一個對公司來講是加分的?他跟女強人老婆或者是他有一個賢妻在家裡,哪一個是比較加分的?
Zoey: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過往的經歷裡面,這樣的家庭最後有可能都是不歡而散或者分崩離析的,就是還挺難,就是那種大爽文的那種網劇,那種什麼男的又是高管,女的又是高管,家裡頭真的是沒有人管你,沒有人管這個家裡,那你要不然就不生孩子也可以,但是兩個人如果說工作都很忙,那這個感情要怎麼樣來維護呢?
Stella: 也沒有必要結婚啊。
Zoey: 對對,就是這樣子,確實是一個問題。在這個地方我接觸的可能大部分的高管的太太是全職,有一部分的高管的太太是做一些事情可能沒有像剛才 amy 說的那種女強人吧。可能也有,但是真的非常少,非常容易離,有很容易離婚,很容易出現家庭矛盾,這真的是一個好話題。
Amy: 要我寧願他老婆還是女強人,以後還能夠有點戰略合作還是什麼的。
Zoey: 哈哈哈哈,對,肯定是有這樣子的。可能確實,你說你老公在外頭也忙,你自己在外面也忙,那兩個人在忙,要不然就像我說的,沒孩子或者有孩子不管嘛?也有比方說兩個都在忙,那家裡的孩子就不管了,那肯定一定會放棄一方面的一些東西的。你不可能說我老公工作能力非常強,比方說什麼高管或者創業非常成功,我也創業非常成功。然後我們的孩子還非常優秀。
Stella: 或者是爽在於爽文里,哈哈。
Zoey: 我就覺得好像什麼都能這麼完美嗎?有這樣子的嗎?這種也是比較難的,你們要是有碰的快點告訴我,我去採訪一下。
Amy: 特別喜歡 zoey 這種嘉賓,因為講得很通透,就是沒有事情是完美的,就是這樣的,哈哈哈。
Zoey: 我們在跟人選,包括到跟客戶的溝通中,你總得放棄點什麼吧?
Stella: Zoey 也是在去年 9 月份的時候暫停自己的全職工作,把重心移到家庭上來,你當時是怎麼做出這個決定的?
Zoey: 我們家當時有提前跟隊友溝通過,可能也到了這個時間節點,我當時是生完小朋友一年以後去上的班。就是我們家小朋友是16年出生的,我是17年上的班,所以等到他一歲的時候我才去上班,我當時覺得我對他的陪伴足夠了,在他一歲之內是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的。那個時候家裡的老人,我們雙方的父母在換著帶我們家小朋友,對於這個點來說也是給予我們非常大的一個支持和幫助了。我們到了小朋友幼兒園畢業以後,我們想了一下,就是我們也是決定在他一二年級的時候多投入一些的時間來陪伴他。那我們也是經過了夫妻雙方,後面我們也跟家裡人也溝通一下這件事情就是全部都達成了一致,我放棄暫時的工作來陪小朋友。
Stella: 達成的這個一致是一致同意應該花更多的時間陪小朋友,還是應該你辭職花更多的時間陪小朋友?
Zoey: 達成一致的是可以有家裡人、爸爸或者是媽媽抽出來一個人來陪伴這個小朋友。倒不是說一定是我,但是我們商量了一下,可能我現在的工作和這個階段,加上我自己也是覺得是 OK 的。我的爸爸媽媽當時一聽到我不上班,其實是覺得,唉,你就這麼不上班了,在家裡是不是會有一些遺憾啊?我老公的爸爸媽媽,特別是我的婆婆也是為我在考慮,我覺得雙方的父母還是都很為我著想的,這一點也是我非常欣慰以及可以這麼堅定的來做這件事情一個因素吧。
Stella: 你剛才提到你之前也是有 gap 過一年的小朋友,到一歲的這個階段也是兩年gap。
Zoey: 兩年,15 年到 17 年。
Stella: 這次是第二次 gap 了。這一次 gap 和上一次 gap 有什麼不同嗎?
Zoey: 不同的點可能確實是處於我或者是我的家庭的一個人生階段的不一樣,當時應該也是剛結婚不久。當時也是對當下的一個工作是有一些迷茫的,跟現在是有些不一樣的,當時在想是不是要做獵頭,或者是說我能做什麼?我在接下來我要去做些什麼事情?當時是有一些迷茫的成分,而現在我覺得是當下的這個目標是非常清晰的。
Stella: 剛才提到你當下的這個目標是對自己孩子的陪伴,在職業方面你有什麼想法嗎?
Zoey: 現在我自己想的是比較清楚的,因為我在第一份獵頭工作結束的時候,我當時有想過去創業公司,或者是說我遇到一個創業的團隊,如果說大家聊得比較來的時候,我是可以加入到的。當時我覺得第一是資源積累的不夠多,當時是一個階段。現在我覺得可能又經過了5年的一個積累,可能我在行業裡面或者是在人脈上也積累了更多,我覺得我再回去做獵頭的概率是比較小的,當然不排除特殊情況,那我接下來可能會更願意,如果說是有一些創業的團隊,或者是說去做一些我之前沒有做過的一些事情,我會更感興趣。嗯,一些這些我是在之前的這幾年上班的時候我已經有想過了,倒不是說一下就冒出來的這種想法。
Stella: 以後想做的還是會和 HR 和人力或者是 recruiting 招聘相關的嗎?還是不限定就任何事情?
Zoey: 不想限定自己的,當然可能我這方面是有一定的優勢,或者是說怎麼樣,但是我還是不太想限定自己,就只能做這個方向的一些工作。
Amy: 我覺得獵頭的優勢還蠻明顯的,因為現在還蠻需要對人的把握,對人的關係的理解,這個反過來想是碼農比較欠缺的。那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個一個是需要更有對付人際關係的能力,你剛剛有這個能力的話,我們可能可以做一些結合,因為你對這群人的那個特質是比較熟悉。
Zoey: 我真的是畢業以後基本上都是在跟工程師打交道,一方面是想嘗試更多新的一些工作,另一方面其實我覺得我也可以稍微放下一些,就是放下這個工作,讓我不要那麼焦慮,因為其實我們做獵頭還是很焦慮的。
Stella: 因為前期投入很多,但是很長時間之後才能決定你有沒有回報。
Zoey: 對,這也是可能我們現階段我們國家獵頭行業的一個弊端吧。他是不認可你前期的任何付出的,他直到最後他要過了保證期可能才會有一定的認可。
Amy: 是服務業。
Zoey: 哈哈哈,對對對,是這樣子。
Amy: 那所以對我們兩個有什麼問題有想問嗎?
Zoey: 問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Stella 跟 Amy 你們想做這個節目做多久?什麼時候開始準備收費?或者是有變現的想法?
Stella: 很尖銳誒,是吧?以前會有人問,但是從來沒有人問這麼清楚。就是說要做多久?
Zoey: 因為我自己是一個不太能夠堅持的人。嗯,我身邊有很多可以堅持長期做難且困難並且正確的事情的人,我就特別想向你們學習,或者是說看看你們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Stella: 我覺得我們這個 mechanism 是靠 peer pressure 運行的。對,哈哈哈,我和 Amy 互相的 peer pressure。看到 Amy 還在持續的投入產出,我也覺得。嗯,我也應該堅持下去,我想從 Amy 來看,可能也是這樣的。
Amy: 對,差不多,我就跟我家人說,我有兩個老闆,一個是我工作的老闆,一個是 stella。不是說真的老闆,就是說你會覺得這個東西他在等要交出去,這樣我們固定要上線的時間,就是不能耽誤。
Zoey: 壓力應該也挺大的吧?每一期做節目。
Stella: 我們的壓力真的是自己給自己的,因為我們之前有遇到過一次快要上線,就是我們有約定都是週二上線,上線之前我們發現那個音頻有比較大的問題,當時是我又在出差,我沒有帶我自己的電腦,當時是 Amy 熬夜重新剪了一遍。我當時和我做podcast的另外一個朋友聊的時候,他就說你們何苦?延遲就好了呀。我想想也是,但是我就覺得還是想按這個節奏來。
Amy: 我們跟別的我遇到做 Podcast 的朋友比,我們算是很沒有壓力的。那沒有壓力其實就衍生到我們沒有變現的壓力,但是所有的創作者朋友也都在跟我們說,你們不能不變現,因為這樣是不 sustainable 的。而且知識付費這個事情是現在的流行,哈哈哈,我們也在想說要用什麼比較開心的方法跟上這個流行。
Stella: 讓大家覺得舒服的,因為覺得如果是付費的話,這個付費讓大家覺得是可以接受的一個方式,我們現在也還在想,最近也在有看一些廣告的合作機會,但是我們都是就非常佛系。
Zoey: 哈哈哈,還有就是看是不是可以專門找一期請聽眾,就是公開的跟大家去聊這個收費的問題,我覺得也是有角度,大家會覺得什麼樣的知識他願意付費?因為你在那裡想是沒有用的。嗯,我從我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比方說我又願意來付這個費用?我覺得是可以直接跟大家來去探討這個事情的。
Stella: 對,這個角度很好,我在考慮付費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是從我自己的角度考慮的。嗯,我就會覺得我們講的東西為什麼要付費?
Amy: 哈哈哈哈哈,主要是我們兩個是跟你錄音,我們也在跟你學。所以我們就會覺得我們自己也是在取得的過程。
Zoey: 我覺得也談不上吧,我們互相學習。就是我也跟 Stella 說了,就是我真的也是一年沒上班,找我的時候我還是有點忐忑。
Stella: 所以做了很充分的準備。
Zoey: 我覺得未來變現的話題是繞不開的。嗯,既然繞不開,那我覺得我們是可以一起坐下來去想想這個事情的。
Amy: 獵頭前輩來跟我們說我們該怎麼下去?
Zoey: 沒有沒有。
Amy: 所以以後我們要是做什麼錯事的話,大家可以回來聽這一集。哈哈哈哈哈哈,今天謝謝 Zoey 來跟我們聊天,拜拜。
Zoey: 謝謝 Amy 謝謝 Stella。
Stella: 拜拜。